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党群工作 > 交流体会

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

来源:admin 时间:2020/6/15 15:48:49

《梁家河》全面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艰难困苦磨砺中“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”,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,一步一步成长为全党核心、人民领袖的历史起点。

 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,总会忠实的记录下奋斗者的足迹。1969年1月,年仅15岁的习近平来到延安的一个小山村——梁家河,在这里度过了七年知青岁月,锤炼了顽强意志品质,铸就了为民造福初心。小山沟里有“大学问”,“大学问”蕴含大精神。

艰难困苦,铸就初心。那个年代,在偏僻、贫困的梁家河,过了跳蚤关、饮食关、劳动关、思想关,才算是融入生活;白天干一天活儿,到了晚上点上煤油灯看书到半夜,才会有精神充实;打坝拼命干、从来不“撒尖儿”,才可能熟悉农活……七年中,他拜人民为师,向实践学习,什么活儿都干过,什么苦都吃过。正是这段艰苦岁月的磨炼,正是长时间同人民群众一起摸爬滚打,让习近平从一个迷茫少年成长为胸怀远大抱负的有志青年,在困境中完成了人生的蜕变,实现了精神的升华,迈出了“天将降大任”的关键一步。

初心为始,正觉为终。在梁家河,习近平整日在生活或劳动中与老乡接触,深知农村的落后与群众生活的艰苦,完全把自己融入了农民之中,称自己是“普通农民”甚至是“老陕”。七年的农村生活,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与陕北农民结下了深厚情谊,也让他从小就对农村、农民和脚下的土地有了切身的了解。黄土高原的苍天厚土和陕北人民阔达包容的集体人格,铸就了一位人民领袖的爱民为民情怀、艰苦奋斗品质、苦干实干作风,这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本源所在。

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七年的艰苦岁月,习近平坚守梁家河,始终坚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,始终想着为老百姓办实事。既一心为民办事,又善于为民办事。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,“我的执政理念,概括起来说就是,‘为人民服务,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’”。

时代至新,初心依旧。从梁家河到中南海,从“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,并且经常吃上肉”到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”,从“知青林”到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从“为人民做实事”到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”,标注的都是为民的底色,折射的都是共产党人强烈的使命担当和不变的价值追求。“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可以说,梁家河的经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原点,它深深地扎根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、扎根在深厚的人民群众中,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方向,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。